海報來源:IMDb![]() |
![]() |
國 別 | : | 美國 |
類 型 | : | 改編小說、追兇、愛情、劇情、驚嚇 |
導 演 | : | Tom Ford |
片 長 | : | 116 分鐘 |
其他譯名 | : | 夜行動物 |
上映日期 | : | 02-09-2016(義大利威尼斯影展) |
16-04-2017(香港) | ||
觀看日期 | : | 18-03-2017 |
IMDb | : | 7.5/ 10 (226,413) |
@Movies | : | 7.3/ 10 (44) |
Rotten Tomatoes | : | 74% 蕃茄 73% 爆谷 216 鮮 76 爛 |
。引子:
改編自 Austin Wright 暢銷小說
---《Tony and Susan》---
描述一對離婚夫妻,
不經意發現彼此黑暗的真相。
藝術品收藏家
Susan (Amy Adams)
收到了前夫
Edward (Jake Gyllenhaal) 寄來的小說手稿,
她在閱讀故事的同時,
也陷入對往事的回憶中,
原來,
這本小說是為她而寫...
。驚嚇 :2.8 / 5
。血腥 :2.5 / 5
。劇情 :3.8 / 5
。節奏 :3.0 / 5
。整體 :3.8 / 5
。劇透觀後感:
單看港譯《迷離字戀》,
以為是一套文藝愛情片,
要不是在奧斯卡等多個頒獎典禮獲得提名,
加上台譯《夜行動物》以為是科幻驚嚇片,
應該未必會留意觀看...
雖然這是導演拍的第二套戲,
但卻是令時裝品牌 Gucci 起死回生,
再合併另一品牌 YSL 的雙品牌 CEO,
所以影片隱透某種藝術氣息。
片頭一幕雙肥裸女脫衣舞,
心想是不是套重口味影片,
但隨著 Susan 閱讀前夫的小說稿,
故事似是由「性」過渡致「暴力」,
雖然被評為三級的影片,但不怎麼變態,
相反導演的拍攝及說故事手法極度高明,
那種時空交替的「過渡」手法可成教材。


觀看電影,與閱讀文字的分別,
在於閱讀能有更大的聯想空間,
前夫深知道Susan的生活習慣,
因此以她為創作靈感寫下小說,
Susan就如前夫預設般陷入幻想。
表面的故事可以「很簡單」,
Susan對於生活感到枯燥乏味,
突然收到久未見面的前夫郵件,
內裡是名為「夜行動物」的小說稿,
並希望大家能夠見面吃一頓晚飯,
結局當然是Susan約前夫晚飯,
十分平淡,
卻有著前夫「高明」的回應。
夜行動物,
指的是夜間在公路上的混蛋。
Susan亦因為經常失眠,
被前夫喚作是夜行動物。
小說稿內的男主角
Tony (Jake Gyllenhaal) ,
深夜在公路上駕駛行走,
卻被三個混蛋強迫下車,
老婆女兒被擄後遭姦殺...
這段戲拍來激動人心,
混蛋們夠爛夠討人厭,
襯托出Tony的軟弱無能,
拍下男人無力和絕望,
但又沒有表現出色暴。
Susan仿如身歷其境,
不禁致電女兒問個好,
令人覺得小說與現實有某些影射,
但卻是導演給觀眾的某個「提示」。



隨後是Susan對前夫的回憶,
夾雜著Tony與警員的追兇,
兩段故事沒有太多驚嚇位,
重點是Susan的心理轉變。
Susan對生活感到枯燥無味,
因為她選擇了金錢而放棄浪漫,
當閱讀前夫的小說後不禁回味,
甚至乎在工作上亦作出了轉變,
開始懂得「支持」和「諒解」。



小說的結局沒有驚人的逆轉,
Tony與兇手共處一室的對白,
揭示前夫寫小說的真正用意,
在Susan來看,
最後的混蛋指責Tony是個廢人,
猶如再次喚醒她對前夫的責難,
在勾起甜蜜回憶和悔悟的時候,
她就邀約前夫共進晚餐,
終於可以放下華麗外表,
再以樸實真誠之心出發。


對於小說內的人物影射各有說法,
Tony無疑就是被嘲是軟弱的前夫,
至於最後的混蛋,
由最後說話的指罵,
感覺應該是Susan...
前夫以文字,
令女主角在幻想中,
感受她和女兒被「姦殺」,
最後更表明意向,
把「混蛋 Susan」,
和「無能的自己」殺掉。
現在的前夫已經不軟弱,
最後的晚餐將如何渡過?
這是前夫對女主角的復仇,
愛就要全心呵護,
失去了就回不來。




圖片來源:IMDb
【主要獎項或提名】 | ||
美國金像獎 | --- | 最佳男配角 (提名) |
美國金球獎 | --- | 最佳男配角、最佳劇本、導演女 (提名) |
美國土星獎 | --- | 最佳國際電影、女配角 (提名) |
美國衛星獎 | --- | 最佳女主角、影片、導演 (提名) |
美國奧斯汀奇幻影展 | --- | 最佳男配角、改編劇本 (提名) |
北美洲廣播影評人協會 | --- | 最佳男配角、改編劇本、攝影 (提名) |
英國帝國獎 | --- | 最佳驚嚇片 (提名) |
德國木星獎 | --- | 最佳國際女演員 (提名)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