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家庭的大屋
海報來源:Facebook![]() |
海報來源:豆瓣電影![]() |
國 別 | : | 美國 |
類 型 | : | 凶屋、恐怖、鬼怪 |
導 演 | : | Ted Geoghegan |
片 長 | : | 84 分鐘 |
其他譯名 | : | 我們依然在這、我們仍在這裡 |
上映日期 | : | 15-03-2015(美國影展) |
觀看日期 | : | 19-04-2016 |
IMDb | : | 5.7 (13,471) |
豆瓣電影 | : | 5.0/ 10 (534) |
Rotten Tomatoes | : | 41鮮 2爛 48% 爆谷 |
。引子:
夫婦
Paul (Andrew Sensenig)、
Anne (Barbara Crampton),
在兒子車禍喪生後,
搬到安靜的英格蘭村鎮,
艾爾斯伯里的古屋開始新生活。
這個看似平靜的小鎮,
藏著一個可怕的秘密。
夫婦二人在不知情下,
成為了古屋邪靈的獵物。
邪靈利用他們兒子的靈魂,
威脅他們與之一起下地獄。
。驚嚇 :3.3 / 5
。血腥 :3.3 / 5 (尾段爆血)
。劇情 :4.0 / 5
。節奏 :3.3 / 5 (尾段緊湊)
。整體 :3.7 / 5
。劇透觀後感:
影片經常使用定鏡拍景,
加上戲初夫婦對白不多,
而且覺得故事耳熟簡單,
就是媽媽誤把古屋邪靈
認定是剛死掉的兒子的靈魂。
心裡不禁盤算著是一場悶戲,
但這可是在爛蕃茄有極高分!


故事發生在寒冬,
加上僻遠的古屋,
還有戲初的緩慢鋪排,
實是有種《閃靈1980》的感覺。
隨後夫婦的靈媒夫婦朋友到訪,
就跳到《厲陰宅》的驅魔格局。
但故事的發展卻較兩者更驚喜。


古屋建於1859年,
前身是一所殯儀館,
表面故事說開館以後,
鎮上傳言館主 Dagmar,
以殯儀館作掩飾販賣人體器官,
憤怒的市民就把他的一家趕走,
最後Dagmar被妻女拋棄酗酒而死。
為此大家認定是Dagmar ,
對入侵古屋的人作出襲擊。
然而事實卻是建館之時,
某種邪靈被釋放且作亂,
為了平息那不明的邪靈,
市民就得獻上一個家庭,
Dagmar家就成了祭品。

影片前半段的驚嚇不算多,
而且多是移動物件的把戲,
以為是兇猛不足的惡作劇,
卻突然向靈媒的兒子下手,
儘管其女友已逃走出古屋,
邪靈仍是窮追不捨。




到此心裡不禁泛起疑問,
隨即夫婦的鄰居就提問了:
「為何過了兩星期,
那對夫婦仍然沒有死掉?」
原來每隔30年,
小鎮需要獻上一個家庭,
否則小鎮就會出現大量死亡。
故事沒有解釋,
為何每隔30年都要獻上祭品,
亦沒有解釋不殺夫婦的原因,
有說是他們的兒子守護二人,
但靈媒已直言他們的兒子不在屋內,
相反是邪靈要他們相信兒子就在屋內。
邪靈其實沒有真正的現身,
出現的是死於屋內的Dagmar家。
由於Dagmar家最初現身的時候,
是在漆黑背景以更黑的黑影現身,
立時想到將上映的《切勿關燈》,
隨後以「燒焦」的模樣出現殺人。



殺人的畫面原以為沒太血腥,
卻原來是愈來愈血腥的演繹,
由最初以燒焦的鬼手燙傷人,
再到插眼、穿肚、插頸、爆頭...
後段更是噴血式連續大屠殺,
一掃前半小時的平靜慢悶氣,
而且靈媒被鬼附身時候開始,
緊張的氣氛一直維持到完場,
比很多恐怖片更是緊張刺激,
也許《怨》沒有太多特別場景,
而且鬼怪作惡的鏡頭不算是多,
但Dagmar家每次閃現都叫人一驚,
後段明目張膽的屠殺又是另一種驚,
無怪乎在爛蕃茄中有著極高分,
只是若接受不了戲初緩慢鋪排,
就會對影片的評價打了大節扣。



最後出「鳴謝」時,
畫面以艾爾斯伯里的新聞報作補充。
1959-09-27 興建殯儀館
1959-11-13 牲畜死亡、農作物失收
1959-12-27 殯儀館起火,Dagmar家失蹤
1960-06-19 鎮長擴建市鎮
(鎮長與男鄰居是同家族)
1919-??-?? 旱災
1919-07-08 下雨
1949-11-12 疫病、大量流產、河水變黑
1949-11-22 戰爭英雄一家四口失蹤
1949-11-28 河水清了
????-??-?? 古屋放租


【主要獎項或提名】 | ||
巴西奇幻影展 | --- | 最佳特效 |
美國電鋸獎 | --- | 最佳女主角、男配角 (提名)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