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出了抖室 離不開心房
海報來源:tube.hk![]() |
海報來源:豆瓣![]() |
國 別 | : | 美國、英國、愛爾蘭、加拿大 |
類 型 | : | 改編小說、劇情、溫情 |
導 演 | : | Lenny Abrahamson |
片 長 | : | 118 分鐘 |
其他譯名 | : | 房間、不存在的房間 |
上映日期 | : | 15-09-2015(加拿大多倫多影展) |
03-03-2016(香港) | ||
觀看日期 | : | 05-03-2016 |
豆瓣 | : | 8.8/ 10 (155,836) |
IMDb | : | 8.2/ 10 (260,700) |
Rotten Tomatoes | : | 264鮮 17爛 93% 爆谷 |
。引子:
一個年輕媽媽 (Brie Larson) 的牢籠,
竟是五歲兒子Jack (Jacob Tremblay) 的全世界。
這是他出生和成長的地方,
他跟媽媽在這裡學習、吃飯、睡覺、遊戲。
晚上總會有一名男子來訪,
媽媽就把他關在衣櫃裡睡覺。
房間對媽媽而言,
是囚禁了她七年的監獄。
靠著決心、機智和強大的母愛,
她想出一個大膽的脫逃計劃,
需要仰賴她兒子的勇氣及運氣。
只是她並沒有想到,
計劃一旦成功會產生什麼後果,
自己竟然沒有充分的準備離開...
。劇情 :4.0 / 5
。節奏 :3.0 / 5
。整體 :4.2 / 5
。劇透觀後感:
影片獲得多項影展提名及獎項,
在奪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後鬧得更熱烘。
在一片呼聲之下觀看此片,
老實說是有點兒不能避免的失望,
這是因為任誰都知道劇情是「囚禁」,
使得最初那種刻意營造的神秘感,
失去了原本應有的驚喜感覺。
導演大概知道會出現這種情況,
沒多久也就揭開了抖室的面紗。
媽媽十七歲時被擄走、囚禁、性侵,
在後院一所只有一個天窗的抖室,
誕下了兒子和住上七年。
影片分成兩個部分,
分別是關於逃走的前、後故事,
兩者平均分了約兩小時的時間。
前部份算是精華所在,
兩母子的玩樂時間其實不多,
重點是教導Jack如何認知世界,
以及如何逃離 Old Nick (Sean Bridgers) 的魔掌。
觀看的時候腦海不斷浮現
《鬼敲門 2014》的影像,
都是以兩母子為中心的影片,
母親的內心皆有著不能棄掉的陰影,
兒子就以真誠的溫情感動媽媽重生。
如果看《抖》是想知道如何在抖室生活,
那麼最後應該會感到不是味兒,
香港不是每天也有「劏房」新聞嗎?
有什麼好看...
《抖》想說的其實是兩母子如何重生,
假如將重點放於前部分的囚禁戲份,
那就極大可能成了重口味的禁室培育,
雖然官能刺激度會相對地提高。
只是這絕不是一套刺激的影片,
或許逃離抖室的一段會感到緊張,
但後半部的節奏是極度緩慢,
若是逃生影片簡直就是多餘。
然而導演全片用了正面的手法拍攝,
媽媽以正面的思維面對被囚禁的逆境,
埋下了還有好一段悶戲的種子。
只要有小孩或經歷滄桑的人就會乖乖看,
相信這一段「悶戲」成就了女主角獲獎。
影片有著一個疑問:
一個十七歲的女生竟然因為看狗而中伏,
原因就是媽媽的媽媽叫媽媽做人要和善。
「十七歲」算是反映她該有一定的心理質數,
但「看狗」的招式怎麼說也是有點牽強,
難道就是為了之後與婆婆的罵戰?
婆婆經歷了失去女兒的心痛,
原本應有的美好家庭被破壞,
公、婆對於女兒失而復得,
心態上顯出了極大的不同。
雖說只有媽媽才能理解媽媽,
但樂觀的心態更能勝於一切。
影片沒有交代公公的生活,
只是從他愁眉苦臉來去匆匆就猜想到了,
相反較為樂觀的婆婆生活就被導演展示。
婆婆選擇樂觀地與孫兒相處,
不就是釋放了不能守護女兒的情懷。
Jack對於抖室有一份眷戀,
因為他不知道甚麼是「囚禁」。
媽媽則視抖室為惡夢,
每次被提到都顯得心緒不靈。
引用電影名句,
「人一世流流長,總會遇到d仆街。」
假如每次遇到仆街都要收起自己,
即使逃出了抖室也就離不開心房,
人生本就是夾雜著開心、不開心,
因為曾經生活在抖室,
重臨舊地突然感到抖室變小了,
甚至覺得抖室已經不再是抖室,
那是因為「門常開」。
刻意遺忘,還不如輕輕的淡忘。
「Mom, say goodbye to room.」
【主要獎項或提名】 | ||
美國金像獎 | --- | 最佳女主角、最佳影片、導演、改編劇本 (提名) |
美國金球獎 | --- | 最佳女主角、最佳劇情片、劇本 (提名) |
美國土星獎 | --- | 最佳獨立影片、最佳年青演員 |
北美洲廣播影評人協會獎 | --- | 最佳女主角、年青演員、最佳影片、改編劇本 (提名) |
英國獨立獎 | --- | 最佳外語片 |
英國帝國獎 | --- | 最佳女主角、男新人 (提名)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